欢迎访问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官网!

 
搜索

版权所有: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电话:010-66095263,66095273,66095261,66052139 
电子信箱:
admin@chinaoil.org.cn   京ICP备0506217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唐山   

 

>
>
科技夯实“三农”压舱石

国内市场

3月25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小麦下跌)
3月21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油类上涨)
3月20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
3月19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小麦玉米下跌)
3月18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小麦下跌)
3月14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小麦下跌、油类上涨)
3月13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小麦下跌)
3月12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玉米、油类上涨)
3月11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小麦下跌、玉米上涨)
3月7日国内粮油市场行情信息(小麦下跌、玉米上涨)

科技夯实“三农”压舱石

2022/11/09 14:56
浏览量

➤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亿万农民家,是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

丰收时节,位于黑龙江的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正在用遥感无人机进行水稻田病虫害防治。当监测发现水田长势欠佳、判定存在发生病虫害风险,无人机就会结合数字农场平台、AI病虫害识别大数据分析系统,为种植户生成“精准植保”管理建议,节省人力的同时也提高效率。

科技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夯实了“三农”压舱石。近年来,我国在种业种源、农机农艺、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创新和突破。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农机装备领域,目前可自主研制4000多种农业机械装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2%……我国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保障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观察近年来粮情农情可以发现,国内粮食需求不断增长,耕地资源绷得很紧,国外粮食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大幅波动。确保稳产增产,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现代种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农业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是必由之路。

现代种业体系建设加速品种创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我国全面部署、加快推进。

打赢种业翻身仗,亟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科研人员围绕保障优良品种的自主可控,加快培育新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农业用种得到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第一,培育一大批优良品种。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培育推广了超级稻、节水抗旱小麦、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耐除草剂大豆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多次创造水稻高产世界纪录,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取得突破,品种对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第二,畜禽育种水平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畜禽种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主要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良种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

第三,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培育出“长丰鲫”“绿盘鲍”等新品种,自主培育的罗氏沼虾、斑点叉尾鮰、南美白对虾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40%和30%以上。

但仍要看到,推进种业振兴、保障种源自主可控任务十分紧迫。做大做强种业,须做优做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

我国农作物常年用种100亿公斤,养殖业每年需仔猪6亿多头、雏禽150亿羽、水产苗种6万亿尾,绝大多数来自企业。但多数种业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农作物种业企业超过7000家,拥有10个以上品种权的企业不到200家,力量较为分散。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航母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需求迫切。让更多拥有自有品种的优势企业成为种业市场的供应者、品种更新的推动者、产业融合的引领者,才能有效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公布了270家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及专业化平台企业(机构)阵型名单。希望通过种业企业扶优,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

综合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种业振兴方面继续发挥制度优势,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加强生物育种研发,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藏粮于技护航粮食安全之路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在天上,“神十四”航天员陈冬在“天宫课堂”中,展示了在问天实验舱里种植的生菜和小麦。

在地上,照着“配方光”、喝着营养液,植物工厂里的生菜也正经历一场“赛博生长”。

小小生菜的种植,背后是科技的力量。在上海光明母港垂直农业研究中心,一个个陈列的集装箱内是一个小型的生菜生产车间。集装箱的金属外壳不透光,生菜在人工定制的光与营养液中生长。营养液通过管道与控制台相连,可以长期保持设定的浓度。

这是2022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现场,多支队伍各显神通。例如上海农科院何立中博士带领的团队曾为我国南极科考队员提供极端环境的蔬菜种植培训;另一支由上海交通大学鲍华教授牵头的团队此前在上海交大“深蓝计划”项目“无能耗的海上自维持蔬菜种植平台”的支持下,共建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有机结合自动控制和浮板栽培技术的系统,初步实现光、水、肥等多因素的匹配和性能优化。参赛队伍将在两个月内,挑战以更低能耗、更短时间,种出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的“水果生菜”。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第一,我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国建成了一大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优质良田。其中,2021年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05亿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82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1亿多亩,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7200万亩。

第二,我国智能农业装备长足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向自动化、设施化转变,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研制出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装备,农业遥感技术成功应用于灾害监测预警、产量评估、农业环境要素监测,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无人耕地整地技术、小麦无人播种收获技术、水稻无人机插技术等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我国积极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通过聚焦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50个主要农产品组建了50个相应的体系,集合了全国800多个科教和企事业单位的2600多名专家进行科技攻关。体系建立以来,与农技推广体系、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合力,对于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者,绿色增产增效模式扩大推广。我国集成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发展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生态发展模式,有效发挥了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潜力。

综合来看,科技助力之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以市场为导向助农丰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一直困扰着业界。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亿万农民家,是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为解决这一难题,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乡村企业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研发一批具有先进性、专属性的技术和工艺,创制一批适用性广、经济性好的设施装备。

今年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重要农产品优良品种,研发推广适用农机具和现代农业投入品,提高现代化设施种养水平,创新推广现代耕作技术模式。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农业企业处在生产一线,能够敏捷地了解农业市场需求,能够避免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与农业生产实际脱节的状况。作为科研单位,如果能够做到应用科学以市场为导向,就会产生很好的成果。所以企业与科研单位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研发农业科技成果是一篇大文章。

当下,科研院所联手企业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子在一些产品中已经打通。在8月底于南京举办的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上,来自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中椒”新品种等4项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突破2000万元,成功迈出了从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一步。

“中椒”新品种以产业体系和推广体系为平台,建立“育-繁-试验-示范-推广-服务”叠进式推广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日前,“‘中椒’系列甜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成果获得了农业农村部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

众多电商平台也加入到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军中,通过以销促产,以销促研,助力农业科技产品走向国民大市场。例如拼多多通过助农直播、流量倾斜等手段,向农业科技产品做重点倾斜,帮助其大卖爆卖。同时通过平台的销售数据,向商家反馈真实的消费需求和行业动向,帮助商家调整产品策略。

烟薯25是烟台市农科院作物所所长辛国胜团队培育出的优质品种。与很多走出试验地就被遗忘的新品种不同,在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的助推下,烟薯25逐渐在线上俏销,并因“香甜如蜜”的烘烤特性成为烤薯品种中的“扛把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烟薯25已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甘薯品种。烟薯25在全国多地种植,甚至还成就了一批农民“百万元户”。现如今,随着精深加工企业的加入,烟薯25衍生出从传统的地瓜干到饮料、酒类、冰烤薯、薯蜜、果胶等创新产品。

 

(来源:《瞭望》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