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官网!

 
搜索

版权所有: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电话:010-66095263,66095273,66095261,66052139 
电子信箱:
admin@chinaoil.org.cn   京ICP备0506217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唐山   

 

>
>
规避风险锁定利润 期货市场为大豆产业发展搭建“避风港”

行业动态

美国小麦下跌,因全球小麦供应预估上调
报告落地 油脂行情或易涨难跌!
玉米收储力度逐步加大
美国对华玉米销售总量同比降低99%
农业农村部:2023/24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3062万吨
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美豆产量将达创纪录水平
10月份美国农业部油籽供需报告要点
美国对华玉米出口统计:对华玉米销售总量同比降低99%
饲用需求回暖 工业用粮增长 预计新季玉米消费稳中有增
豆粕菜粕“三连阴”,这些因素或成多头“噩梦”……

规避风险锁定利润 期货市场为大豆产业发展搭建“避风港”

2022/08/23 11:00
浏览量
2022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以及全球经济衰退预期等,为全球大宗商品稳健运行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农产品价格普涨,特别是大豆等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价格涨幅居前,同时还伴随着阶段性的剧烈波动,给整个大豆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下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让农业插上金融工具的翅膀,对我国粮食产业特别是大豆产业尤为重要。在8月17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大豆行业协会、大豆产业链相关企业、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单位逾700人莅临盛会。精彩的演讲、前瞻的分析、深入的讨论,为中国大豆产业在变化中谋求发展,在动荡中寻找机遇,应对全球性变革进行了智慧的交流和碰撞。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利用金融工具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经营利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认识并转化为生产力。新上市的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将和已经推出的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产品一起,助力育好中国大豆“金种子”、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为服务大豆产业振兴、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豆供需偏紧格局或缓解
初秋时节,广袤的黑土地上,大豆随风摇曳,粗壮的茎秆上挂着一串串饱满的豆荚。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豆油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明显上升,食用植物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从全产业链上影响粮食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此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扩种大豆油料专项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也相继落地,扩充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被农业农村系统认为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整个产业链主体的努力下,国产大豆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种植面积、产量快速提升,育种、种植及深加工等板块的科研投入持续增加,大豆产业振兴到了关键时刻。
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商品供给省。为完成扩种大豆1000万亩以上、预计增产26亿斤以上的目标,黑龙江相继出台文件政策,用“真金白银”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明确“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左右”“新增耕地轮作试点每亩补贴150元”。
种植大豆的传统习惯,加上政策的红利,黑龙江大豆面积扩种明显。“近两年国产大豆供需偏紧的格局预期将缓解。”北大荒农垦集团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史永革表示,从平衡表来看,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预计全国增加2000万亩以上。今年大面积扩种,预计仅北大荒集团今年大豆产量就能达到220万吨,国产大豆供给偏紧的格局将会打破。
目前,国内湖北大豆已大量上市,美国大豆9月份也将开始收割,新季大豆供给如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副处长王辽卫分析,从2022年、2023年度全球大豆供给来看,增产预期较强,增产幅度也是过去几年少有。市场预估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增加2.8%,单产也可能会恢复性的增加,但只要达到正常水平,今年巴西的大豆产量将达到1.49亿吨,比去年增加2300万吨;阿根廷今年预期产量是5100万吨,与上一年相比也有明显的增加;美国尽管种植面积下调,但基于单产增加,总产量上调了0.26亿蒲式耳。如果按美国农业部预估的2022/20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增加4000万吨,那么全球大豆的期末库存将重新增加到1亿吨以上,供需将从去年的紧张局面转向宽松。
在市场和政策的合力下,今年黑龙江预估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河南、山西、江苏、河北等地区通过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植面积大概在1500万亩,预计增加750万亩。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今年全国大豆产量将达到1970万吨,比上年增加330万吨,创历史最高。根据大豆种植产业发展计划,到2025年,我国大豆产量或将达到2500万吨。
与会代表预计,今年黑龙江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加上风调雨顺,大豆丰产基本成为定局,预判今年全国大豆产量增加200万吨~300万吨,总产量可能达到1900万吨~2000万吨。从贸易商、种植者和大型加工企业普遍反馈来看,新豆上市后价格区间为2.8元/斤~2.9元/斤。
国产大豆发展进入新赛道
随着我国大豆种植扩面增量,大豆产业发展将会迎来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杨宝龙表示,随着进口大豆数量的急剧攀升,进口转基因大豆已经占领了油料和豆粕市场,挤压着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空间。推动国产大豆产业链的发展,必须要放眼世界,建立国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体系,进而增强国产大豆定价、议价能力。企业要关注和规避风险,要善于借助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大豆期货、期权产品,搭建起大豆产业完备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助力大豆产业企业提高管理风险水平,稳定生产经营。
史永革认为,受国际、经济、政治等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保障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议题。我国历来重视粮食安全,特别提出扩种大豆和油料。大豆扩种面积和产量的提升、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空前高涨,助推国产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国产大豆的发展和进口大豆加工已经完全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首席战略官张利晨表示,中国大豆需求主要是饲料蛋白和食用大豆,今年按照300万吨的增产量,只占进口量的3%左右,仍不足以弥补国内大豆的需求量。如果进口转基因大豆突破在食用领域里的应用,国产大豆就要面临和进口大豆的竞争,这就需要在种业、种植技术、化肥使用等方面全面发力。
记者了解到,原料价格上涨,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豆压榨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加工领域的“油弱食强”进一步分化。从数据上来看,国产大豆用于压榨的比例较少,食品消费在国产大豆消费中占有重大比例,国产大豆具有高蛋白非转基因的优势,只有走实用、特用、专用之路,提高在食品领域的占比,在满足中国人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同时,也为全球提供更多、更高品质的大豆产品。
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艺师闫文义认为,我国肉蛋奶人均消费量已全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归功于大豆蛋白和大豆油脂做出的贡献。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要利用两种资源,国外大豆产业发展增速高于国产大豆产业发展增速,给国产大豆带来了发展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大豆食品和大豆都发源于中国,大豆在历史上做了巨大的贡献,大豆产业一定是“朝阳”的。
在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朱秀清看来,大豆产量提升后要重点关注消费情况。大豆食品源于中国,以豆腐、豆干、腐竹、豆粉等为代表的大豆制品,涵盖生鲜、休闲、蔬菜、调味品等众多门类。在双背景下,如何在可行的范围内实现绿色加工和传统豆制品的工业化,实现质量安全保障和标准化生产,是未来中国大豆食品产业发展的延伸和方向。
史永革表示,国产大豆是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含量高、品质好全球共知,要改变大豆加工从大宗商品向小宗产品的转化,走单品种种植、单品种收购、专品种加工之路;从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要规模适当、注重质量,向金字塔模式发展,形成国产大豆发展独有的路径;从食用功能向营养功能转变,大豆是现有农作物中蛋白含量最高、质量最好的作物,大豆及其制品是人们生活必备的消费品和日常饮用食品当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消费者健康需求认知的提升倒逼企业顺应资产需要,推进产品向营养保健方面革新。
此外,大豆产业要从简单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从高耗能向低排放转变,从现代工艺向绿色工艺转变,从自动化向生产智能化转变,从传统的发展道路向资本化的道路转变。
史永革建议,贸易商、贸易主体利用金融手段来控制经营风险的需求日渐迫切,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每个环节都需要有完备的价格风险防护体系,特别是近期大连商品交易所又推出的豆系期权,进一步丰富了大豆产业链主体特别是种植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工具箱”。产业链主体只有把相应的金融工具组合起来,才能保障防控风险,应对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期货与期权助力国产大豆振兴
在宏观环境变化及全球市场联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给国内大豆产业稳健发展带来了风险。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旭峰表示,2022年是我国大豆产业顽强发展的一年,同样也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大豆产业链需要应对诸多风险。因此,利用金融衍生品管控市场风险是产业链每个主体都需要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南华期货的“保险+期货”项目发展愈加成熟,不仅使黑土地上的农民体验到了金融工具应对风险的效用,也让中央一号文件“保险+期货”模式在黑土地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南华期货将根据实体产业发展需求,利用期现结合、金融衍生品等综合手段为产业客户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张利晨也认为,农业产业发展要更好的推进期货与现货的结合。他举例说,美国的农业种植者就是按照期货市场来调整种植结构,农民、农场主根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相关数据决定明年种什么品种、种多大面积,大豆在种植时套保了30%,生长过程中又套保了30%,粮食集中收获的时候实际只有一小部分的风险是敞口的。因此,中国的农民、合作社和企业,要更多的学会利用期货市场来调节结构,控制风险,锁定利润。
中国大豆协会副会长唐启军认为,对期货缺少了解、风险防控意识较弱的普通农户并不适合直接参与期货交易。而期权工具有着类似保险的非线性收益特征,通过支付一定的权利金可以获得对种植收益的保障,更易被种植者接受和使用。举例来说,如果预期大豆市场供过于求,可以直接购买豆一看跌期权。若后期大豆价格下跌,看跌期权的价值将随之增长,从而弥补现货销售金额的减少;即使大豆价格不降反升,也仅损失少量权利金,同时依然能获得现货销售价格提升的收益。
据了解,自建所之初上市大豆期货起,大商所一直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扎根大豆产业二十余载,逐步形成了大豆、豆粕、豆油等完整产业链条的避险工具体系,给豆农稳产保收吃下了“定心丸”,给产业链企业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心剂”,为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大商所持续推进落实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引导期货公司积极参与大豆“保险+期货”试点,为大豆种植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价格保险服务,为农民种植收益提供保障。
2016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大商所正式将“保险+期货”试点推广至大豆品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保险+期货”茁壮成长,短短几年间由单一“价格险”向综合性“收入险”升级,保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由“分散项目”向“县域覆盖项目”升级,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由“交易所补贴支持”向“多方共担”升级,认可度和可持续性不断提高。2016年至2021年,大商所共支持开展大豆“保险+期货”项目57个,涉及种植面积881万亩,现货量达到137万吨,农户28万余户,理赔2.94亿元,有效地保障了豆农收益,起到了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
大豆“保险+期货”项目主要利用期货复制期权进行风险对冲,存在风险对冲手段单一、对冲成本高、波动率风险无法完全对冲、交易滑点大和追加保证金风险等问题,试点项目的规模和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8月8日在大商所挂牌上市的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为我国大豆产业链各主体提供了更加完备的风险管理工具,将在促进大豆“保险+期货”在更大范围推广、服务国内大豆种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据浙江南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场外衍生品部产品设计总监李章益介绍,上市大豆场内期权,对于开展相关“保险+期货”项目大有帮助。一方面,不同到期日和执行价的场内期权可以较为完整地呈现隐含波动率的大小及走势,从而为风险管理子公司提供隐含波动率的锚定基准,进而为场外期权提供定价参考;另一方面也为项目中用到的场外期权提供低成本、高效率且更直接的风险对冲工具,有助于优化“保险+期货”模式,推动项目健康持续发展。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通过购买场内期权,能够很好地实现提前锁定预期利润的目的。没有了后顾之忧,农户、合作社等各类主体的种植积极性必然得到极大地提高,从而更加有力地服务大豆振兴计划。
与此同时,大商所通过多种渠道,面向大豆产业链企业开展市场培育。例如,利用中粮、九三、江海粮油、新希望六合等20家企业的豆类品种产融基地,发挥龙头企业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组织期货公司直接为大豆产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据悉,今年预计有37个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项目为34家大豆产业企业提供服务,尤其是新增的期货项目,将推动企业构建内部制度并直接开户交易,有助于企业直观学习、掌握期货套保的要点。

大连商品交易所市场发展部负责人表示,大商所深耕大豆产业多年,随着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的上市,为大豆产业搭建起了比较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当前,大商所已在“知”“行”“带”三个层次上构筑了内涵丰富的市场服务格局,今后将一如既往地通过多种项目为大豆产业链各类主体利用期货市场实现稳健经营和发展做好服务保障。

(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