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官网!

 
搜索

版权所有: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电话:010-66095263,66095273,66095261,66052139 
电子信箱:
admin@chinaoil.org.cn   京ICP备0506217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唐山   

 

>
>
完美替代物还是炒作:进口大豆靠不住,油莎豆来救场?

行业动态

预计2023/24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水平
保障粮食安全须更加重视“中部力量”,这里自古就是“大粮仓”→
美国小麦上涨,技术性买盘活跃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前瞻:大豆净销售量预计为30万到75万吨
玉米价格有走强的空间
去年1—2月中国大豆进口数据修订下调!海关总署正式回应
减产或不及预期,棕榈油缺乏长期上涨驱动
本周国内豆油价格下跌,4月份后国内豆油价格或转弱
美国小麦下跌,因俄罗斯出口担忧减弱,美元走强
期货破位,玉米阴跌,继续观望or积极出手?

完美替代物还是炒作:进口大豆靠不住,油莎豆来救场?

2019/05/22 10:35
浏览量

在河北省西南部新乐市的坚固村,61岁的王三秀向来访客人推荐自己榨取的油莎豆豆浆,并兴致盎然地指着墙上的宣传照片讲述自己种植油莎豆的故事。这种豆浆比普通黄豆浆甜度高一些,是由他去年种植收获的油莎豆制作的。

了解油莎豆的人并不多,因此王三秀向所有他刚认识的人介绍这种莎草属植物:块茎可以作为油料榨油,油量高于大豆,豆粕和油莎草可以用作畜禽饲料。

“偶然间得知油莎豆,觉得这个东西全身是宝,可以弥补中国目前大豆产量不足的问题,”王三秀说。

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导致中国大豆市场供应量面临不足的压力,中国开始寻求一系列解决方案。而王三秀在这个河北田间的试验正是中国平衡大豆市场的众多尝试中的一个缩影。

(来源:中外对话,2019-05-21)

20190521/ddeca007193d1b354bbf4dd7704a1924.jpg

拯救大豆市场

油莎豆在王三秀看来是一种神奇作物。去年从北京的一家建筑企业退休的他偶然在一次聚会中从朋友那里听到了油莎豆的种种用途,于是决定投身农业,大面积种植这种作物。2018年3月,王三秀投资的北京优之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北农村承包了近400亩沙土地种豆。过去一年的大部分的时间里,王三秀都忙碌于田间和仓库。

王三秀开始油莎豆种植不久,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在2018年4月初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加征25%的关税。王三秀从媒体读到大豆在中国市场上将如何供不应求,于是更加坚信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中国有那么多荒废的沙土地,如果都利用上,种上油莎豆那肯定能缓解大豆危机。” 王三秀说。

1995年之前,中国曾是大豆净出口国,但在之后的三十年间,由于消费水平提升、畜牧业发展等原因,中国的大豆需求极速增长。大豆是食用油和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以千万吨计的豆粕饲料支撑着中国人餐桌上的鸡鸭鱼肉蛋奶消费。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大豆有85%以上依赖于进口市场。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超过了9000万吨,高居全球第一位,占整个世界大豆贸易的65%以上,其中,来自美国的占比约1/3。中美贸易战让中国2018年大豆进口量出现了七年来的首次下降,同比下降了7.9%,而这其中进口于美国大豆同比减少了49.4%。

为了稳定大豆市场,中国作出了不同的尝试。在贸易战发生后,中国增加了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市场进口的大豆量:2018年从巴西进口大豆6880万吨,比2017年增加1500万吨。同时,中国也希望通过扩大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应对进口波动。今年二月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中国将 “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和推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机械化;各大豆种植区提高大豆种植补贴,官方宣布2019年大豆和油料面积将计划增加500万亩以上。

尽管还有争议,王三秀种植的油莎豆作为一种新型的油料作物,正在被人逐渐熟知和尝试。

寄梦油莎豆

去年王三秀收获了80万斤油莎豆,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他从村子里雇了10个工人负责种植,除草,收摘,清理,打包等工作。秋收后,每天都有人打电话让他预留种子。今年他打算在河北张家口附近再承包1.5万亩沙土地扩大种植。

4月北方天气刚刚转暖,王三秀的仓库搬到了村子里的一座废弃幼儿园。在庭院中间,四位中年女工正在摘净地上堆放的油莎豆中混杂的石砾,准备打包。在7间教室里,30多万斤的油莎豆已经按照豆子的大小不同被分装到不同的袋子里。

“现在有很多搞农业研究的团队对油莎豆感兴趣,还有农学院想把我这里当作研究生的实践基地。”王三秀指着旧仓库的一面围墙上大红色的“油莎豆种植基地”几个字说道。

油莎豆起源于非洲与地中海地区,1952年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引入中国。中科院曾发表科普文章称其油量油质能够与橄榄油媲美,油莎草和榨油后的豆渣均是优良饲料。

去年11月22日,科技部农村司在北京召开了油莎豆产业科技创新座谈会,讨论如何通过促进油莎豆产业发展来替代部分大豆产品,从而解决大豆进口比例过高的问题。多省市在会上表示将推动油莎豆产业快速发展,以解决大豆供应不足的问题。

完美替代物还是炒作?

有人推崇油莎豆是完美的大豆替代品,也有人质疑对其宣传是一轮炒作,认为这种外来作物的作用被严重夸大。

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过一次油莎豆种植热。一部名为《油莎豆》的科教片还曾在1976年春节期间进行全国上映。但因为销路不能得到保障,农民种植油莎豆的热情在短短几年内消退了。不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各地鼓励种植新品种新作物的热潮中,油莎豆又被推广了。

如今55岁的徐元林就是质疑油莎豆的人士之一。1994年,30岁的徐元林在陕西眉县的一个农场任职,为了响应农业转型号召,他所在的农场的27亩滩地上种植了油莎豆。

由于滩地本身的杂草香附子和油莎豆植株的外形十分相似,除草效率低下;油莎豆表面粗糙,人工收获很难高效地从土壤里将油莎豆分离出来。最后徐元林所在农场油莎豆亩产只在300-500斤,和投入的大量人工成本不成比例。

由于这次油莎豆种植的尝试失败,徐元林决定不再种植油莎豆。但彻底清除地里的油莎豆花了他近六年的时间。徐元林说,因为它的块茎分层生长,根系深度超过半米,清除过程中一旦有残留的块茎,种群就会重新长出。

“为了炼油的话,油莎豆还不如同样适合沙土种植但技术和产业链都更成熟的花生或葵花,” 徐元林说,“贸然推广油莎豆种植项,会导致大批农户经济损失。”

待成熟的产业链

面对徐元林式的质疑,王三秀信心满满,“种植油莎豆能开拓闲置的荒漠沙土地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况且随着农业技术发展,产量不会成为问题。”

去年一月,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所)宣布研制出“中国首个高油高产”的油莎豆品种“中油莎1号”。据称,“中油莎1号”亩产量干重568千克,是徐元林当年种植亩产的几倍多,同时产油量约为大豆的4倍,油菜的2倍。去年八月团队又培育出中油莎二号,比一号的表面更加光滑更便于收获,亩产量达800千克。

油料所副所长张学昆介绍,中油莎一号今年下半年就会在河北南宫投入量产,中油莎二号也将于明年在湖北黄冈进行大面积种植。

但农业研究上的进步依然不能掩盖油莎豆产业链不成熟带来的窘境。在电商平台淘宝网上,油莎豆相关产品搜索结果只有不到20个,大多数为简单处理包装过的干豆,只有一款为油莎豆油,交易记录显示只有零星交易量。

王三秀今年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拓宽油莎豆以及加工产品的销售市场,发展油莎豆产业链。在办公室,他的手机不时地响起,据他介绍,已经有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加工商和代理团队在向他问询合作事宜。

王三秀的公司已经在3月底申请到了油莎豆油、油莎豆饮品速溶冲剂等产品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现在不是正好中美贸易战吗,我们的油莎豆正好能填补大豆留下的空白,” 王三秀说,“现在的问题就是人们还不够了解油莎豆,一旦了解,销量不成问题。”